首页 > 中医书籍 > 黄帝内经
  • 《黄帝内经》

    字体大小:
    作者:
    简介:

    探索被誉为“医家之宗”的《黄帝内经》,了解这部古老的中医经典如何揭示人体健康、疾病与自然宇宙的深刻联系,及其对现代生活的指导意义。

    当我们谈论健康时,我们在谈论什么?是体检报告上的各项指标,还是身体短暂的舒适感?在两千多年前的华夏大地,一群深邃的智者早已给出了一个更为宏大且精妙的答案——《黄帝内经》。它不仅仅是一部医书,更是一部关于生命、宇宙与哲学的百科全书,至今仍在为我们指引着健康的方向。

    与西方医学聚焦于“治已病”不同,《黄帝内经》的核心理念是 “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” 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高明的医生不是等到疾病已经发生才去治疗,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;如同治理国家,不应在祸乱已经爆发时才去平息,而应在祸乱出现苗头时就将其化解。这种“预防为主”的思想,在今天看来,依然是最高阶的健康智慧,提醒我们注重日常养生,防患于未然。

   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,它将人体视为一个与外界自然息息相关的精密小宇宙。它提出的“天人相应”理论认为,人体的生理活动与四季轮回、昼夜更替同步。

    经典语句: 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”

    解释: 这是《内经》中著名的养生总纲。它告诉我们,懂得养生之道的人,会取法于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,运用各种养生方法来调和身心,饮食有节制,作息有规律,不过度劳累。这样才能使身体与精神和谐统一,从而活到人类应有的自然寿数,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。这寥寥数语,道尽了健康长寿的所有秘密:规律、平衡与节制。

    《黄帝内经》的另一大贡献是建立了以“五脏六腑”为核心的整体生理病理系统,并开创了“经络学说”。它详细阐述了气血津液的运行,以及它们如何维持着生命的活力。书中的阴阳五行理论,不仅是诊断和治疗的工具,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朴素辩证法,教会我们看待健康问题要看到其对立、统一与转化的方方面面。

    经典语句:“今时之人不然也,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满,不时御神,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,起居无节,故半百而衰也。”


     解释: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,把酒当作水浆豪饮,把反常的生活当成习惯,醉酒后还行房事,纵情色欲而枯竭阴精,贪图嗜好而散尽真气,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充满,不善于统驭精神,只图一时之快,违背了生命的真正乐趣,起居作息毫无规律,所以到五十岁就衰老了。

    经典语句:“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,皆谓之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


    解释:古代圣人教导百姓时,都强调要适时避开四时不正的“虚邪贼风”,思想上要安闲清静,没有杂念,这样体内的真气就会和顺,精神守持于内,疾病又从哪里来呢?

    意义:这是养生防病的最高境界,强调了内在精神安定是抵御外邪的根本。

    经典语句: “夫百病之所生者,必起于燥湿、寒暑、风雨、阴阳、喜怒、饮食、居处。”

    解释: 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所有疾病的来源。它指出,疾病的发生,必定源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:外感自然界的“六淫”(燥、湿、寒、暑、风、雨),以及内伤于人的“七情”(喜、怒等情绪)、饮食不节和起居失常。这提醒我们,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同时关照我们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情绪、生活习惯。

    阅读《黄帝内经》,仿佛是与一位充满智慧的古老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。它不会直接告诉你感冒该吃什么药,但它会教你如何强壮身体,让感冒不易侵袭。对于任何一位对中华文化、生命科学和整体健康感兴趣的人来说,这本书都是一座值得终生挖掘的宝库。开卷有益,让我们一起聆听先贤的教诲,学习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的身体相处,活出“形与神俱”的丰盛人生。


编辑力荐
62好书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