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好书推荐
首页
古诗词
国学古籍
世界经典
中医书籍
财经
科普科幻
民间谚语
首页
>
世界经典
《沉思录》
简介:
《沉思录》是古罗马皇帝马可·奥勒留的随笔式哲思笔记,也是西方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斯多噶主义代表作。作者以第一人称逐篇写下他对人生、命运、权力、苦难与灵魂的独白——没有矫饰,没有铺陈,而是一位帝王对内心世界最真诚的自省。全书没有公开出版的意图,却成为后人精神的明灯。它教人如何在痛苦中保持理智、在混乱中保持和平、在权力与命运间保持谦卑。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这本书始终让人感到一种安静的力量——它帮我们重新找回与自己对话的能力。 经典语句与解读“你的思想决定你的灵魂色彩。”这句被公认为《沉思录》的灵魂。马可认为,一个人最无法被剥夺的就是思考方式——外界无法伤害一个心灵澄明的人。这与东方的“心即理也”“境由心生”异曲同工。“不要为无法掌控的事物烦忧。”这一理念贯穿整部《沉思录》。斯多噶哲学认为,人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意志与态度,其他皆属命运。“忧虑”无益,行动与接纳才是智者之道。这是一种面对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镇定力。“当你早晨起身,想到:今日我将遇到妒忌、欺骗与不义的人。但我不会被他们左右。”这段出自第一卷的自勉语,是他在面对宫廷纷争与政治压力时自我提醒的箴言。它揭示了马可在权力中心仍能保持平和与慈悲的精神修行。“人生短暂,如流星划破夜空;唯有善良与理性永恒不灭。”这一句充满了古典哲学的庄严与悲悯。面对生命短暂,马可没有虚无,而是选择以德性为永恒的信仰。读《沉思录》,仿佛在聆听一位睿智、疲惫却坚毅的灵魂自语。它没有夸张的情节,也没有体系化的哲学逻辑,只有一个人不断的自省与觉察。这本书的伟大在于——它不是教你如何统治国家,而是教你如何统治自己。在压力、失望与焦虑的时代,《沉思录》提醒我们:不可控的,不必强求;外界的赞美与责难,不过是风声;唯有心灵的秩序,才是真正的自由。当我们学会像马可那样“以理性为盾”,生命中再多不安,也能被平静所驯服。
《国富论》
简介:
《国富论》(The Wealth of Nations):西方经济学的“圣经”亚当·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《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》(简称《国富论》)。1773年时认为《国富论》已基本完成,但亚当·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,初版于1776年3月,就是美国《独立宣言》发表的那一年。《国富论》共分五卷。它从国富的源泉――劳动,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――分工,因分工而起交换,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,再探究商品的价格,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――工资、地租和利润。《国富论》的核心革命性观点在于:国民财富的源泉并非传统认为的金银储量,而是全社会每年投入的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与服务。斯密打破了重商主义的桎梏,指出真正的财富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,而分工与合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。“我们从不指望肉商、啤酒商或面包师傅会恩赐给我们晚餐,而是他们会顾及自己的利益。”这句常被引用的名言精辟地揭示了斯密对市场机制的核心洞察——那只看不见的手。在斯密看来,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,往往会被引导去促进社会利益,且效果比他真正有意去促进社会利益时还要好。这不是对自私的美化,而是对市场协调机制的深刻描述。斯密对分工的论述同样具有开创性。他以制针业为例,详细说明了一个工人单独工作一天可能制作不出一根针,而通过分工合作,平均每人每天可制作四千八百根针。这种对专业化生产的观察,预示了工业革命将带来的生产力爆发。“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。当然,他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,而不是社会的利益。”斯密并非天真地认为所有利己行为都会自动带来公益,他清楚地看到了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可能危害。他对商人的评价尤为尖锐:“同行的人很少聚会,即使是为了娱乐和消遣,但谈话结果也往往不是阴谋对付公众,便是筹划抬高价格。”这种对既得利益集团的警惕,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《国富论》的广博令人惊叹——从货币起源到工资决定,从税收原则到教育投入,斯密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社会体系。他主张有限政府、自由贸易和公平税收,这些观点深刻影响了随后两个多世纪的经济政策制定。在全球化面临挑战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,重读《国富论》别具意义。斯密教会我们,开放的市场、公平的竞争和适度的监管是繁荣的基石。他对人性深刻的把握、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揭示,使这本著作超越了时代,成为我们理解经济世界的必读经典。作者:亚当·斯密(Adam Smith,1723-1790),苏格兰道德哲学家、经济学家,现代经济学之父,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,另著有《道德情操论》。
首页
上一页
1
下一页
末页
编辑力荐
62好书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