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世界经典 > 国富论
  • 《国富论》

    字体大小:
    作者:亚当·斯密
    简介:

    《国富论》(The Wealth of Nations):西方经济学的“圣经”亚当·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《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》(简称《国富论》)。1773年时认为《国富论》已基本完成,但亚当·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,初版于1776年3月,就是美国《独立宣言》发表的那一年。《国富论》共分五卷。它从国富的源泉――劳动,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――分工,因分工而起交换,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,再探究商品的价格,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――工资、地租和利润。

    《国富论》的核心革命性观点在于:国民财富的源泉并非传统认为的金银储量,而是全社会每年投入的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与服务。斯密打破了重商主义的桎梏,指出真正的财富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,而分工与合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。

    “我们从不指望肉商、啤酒商或面包师傅会恩赐给我们晚餐,而是他们会顾及自己的利益。”

    这句常被引用的名言精辟地揭示了斯密对市场机制的核心洞察——那只看不见的手。在斯密看来,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,往往会被引导去促进社会利益,且效果比他真正有意去促进社会利益时还要好。这不是对自私的美化,而是对市场协调机制的深刻描述。

    斯密对分工的论述同样具有开创性。他以制针业为例,详细说明了一个工人单独工作一天可能制作不出一根针,而通过分工合作,平均每人每天可制作四千八百根针。这种对专业化生产的观察,预示了工业革命将带来的生产力爆发。

    “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。当然,他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,而不是社会的利益。”

    斯密并非天真地认为所有利己行为都会自动带来公益,他清楚地看到了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可能危害。他对商人的评价尤为尖锐:“同行的人很少聚会,即使是为了娱乐和消遣,但谈话结果也往往不是阴谋对付公众,便是筹划抬高价格。”这种对既得利益集团的警惕,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

    《国富论》的广博令人惊叹——从货币起源到工资决定,从税收原则到教育投入,斯密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社会体系。他主张有限政府、自由贸易和公平税收,这些观点深刻影响了随后两个多世纪的经济政策制定。

    在全球化面临挑战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,重读《国富论》别具意义。斯密教会我们,开放的市场、公平的竞争和适度的监管是繁荣的基石。他对人性深刻的把握、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揭示,使这本著作超越了时代,成为我们理解经济世界的必读经典。

    作者亚当·斯密(Adam Smith,1723-1790),苏格兰道德哲学家、经济学家,现代经济学之父,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,另著有《道德情操论》。


编辑力荐
62好书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