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·杨慎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
是非成败转头空。
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
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
一壶浊酒喜相逢。
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这首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传世名作,被毛宗岗父子置于《三国演义》卷首。
《三国演义》以黄巾起义为开端,讲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,诸侯并起,最终形成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的局面。小说以刘备、曹操、孙权三方势力为主线,穿插了无数经典战役与政治斗争。刘备以仁德立身,在关羽、张飞、诸葛亮等辅佐下建立蜀汉;曹操凭借权谋与实力掌控北方,建立曹魏;孙权则依托江东基业,成就东吴霸业。全书以晋朝统一结束,描绘了从群雄割据到天下归一的宏大历程,充满了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。
“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”
这句话出自开篇,概括了历史循环的规律。它意味着分裂与统一是历史常态,提醒读者世事无常,盛衰有期,呼应了书中三国兴衰的主题。
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
这是诸葛亮在《后出师表》中的名言,表达了他对蜀汉事业的无限忠诚。它象征着奉献精神,激励人们为理想全力以赴,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。
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。”
曹操的这句独白展现了他的奸雄性格。它揭示了乱世中人性自私的一面,引发读者对道德与生存的反思。
“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”
出自赤壁之战,周瑜等待东风以火攻曹军。这句话比喻事情准备就绪,只差关键条件,常用于形容成功在望的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