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古籍 > 孙子兵法
  • 《孙子兵法》

    字体大小:
    作者:孙武(字长卿,春秋时期齐国人)
    简介:

    《孙子兵法》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、最具影响力的军事著作之一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“百世兵家之师”。全书共十三篇,系统阐述了战争的战略原则、兵力运用、谋略布局、心理制胜与组织管理等理念。

    孙武著书于春秋战国之交,那是一个诸侯争霸、群雄割据的时代。《孙子兵法》不单是教人如何作战的书,更是一部关于思考、策略与人性的哲学巨著

    它影响深远,不仅被历代将领奉为制胜宝典,也成为商界、政界、管理学乃至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源泉。

     经典语句与解读

    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

    这句话出自《始计篇》,开宗明义地指出战争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,必须慎之又慎。其“不可不察”的态度,不仅适用于战争,更是任何重大决策、人生取舍时的理性警示。

    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。”

    这句名言来自《谋攻篇》,被视为《孙子兵法》的核心思想。它强调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自己与对手的深刻了解——无论在战场、商场,还是生活中,洞悉双方,是制胜的前提。

    “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”

    《谋攻篇》中这句话说明,最高明的用兵之道在于智取而非力战。以策略赢得胜利,以外交化解冲突,优于用兵;若不得已方用武,这是智慧与力量的优先秩序。

    “故善战者,求之于势,不责于人。”

    出自《势篇》。意思是成功的将领依靠形势而取胜,而不是强求属下的能力。这也告诉我们——优秀的领导者懂得造势、借势,而非事事亲为。

    《孙子兵法》是一本表面讲“战”,实则讲“智”的书。它教人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、在混乱中谋定后动、在胜负之间洞察时局。

    读《孙子兵法》,你会发现它不仅是古代将领的智慧宝典,也是现代人应对竞争与变化的心智指南

    在商战中,它提醒我们:先算后战。
    在人际中,它教我们:以谋代力,以静制动。
    在生活中,它启发我们:顺势而为,知止有度。

    正如法国军事家拿破仑所言:“世界上只有两部必读的兵书,一是《孙子兵法》,一是《战争论》。”


编辑力荐
62好书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