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古籍 > 聊斋志异
  • 《聊斋志异》

    字体大小:
    作者:蒲松龄(清代小说家)
    简介:

    《聊斋志异》被誉为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,是清代文人蒲松龄毕生心血的结晶。作品以“志异”为名,实“以异写常”,借鬼狐妖仙的奇幻故事映照人世间的情感与道德。

    书中收录近五百篇故事,题材丰富——有才子佳人的情缘幻梦,有幽冤鬼魂的悲歌怨诉,也有揭露社会黑暗、讽刺官场腐败的现实作品。虽以“鬼怪狐仙”为表,但实际上是在人情冷暖中寄托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,对黑暗现实的抗议。

    经典语句与解读

    “写鬼写妖高人胆,识人识世苦心人。”

    此句是后人对蒲松龄创作的总结。蒲松龄以“写怪”为表,实写人心,以“志异”为名,实叙常情。能在幻象中见人性、于离奇间见真情,正是他笔下之妙。

    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,生者可以死,死者可以生。”

    这是《聊斋志异》中《连城》一篇的名句。说的是爱情之深,超越生死。蒲松龄用“鬼影与人心”描绘出真挚的情感,揭示了情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力量

    “狐鬼有情,人心反无情者。”

    这是蒲松龄多篇故事的主旨所在,在书中屡见不鲜。狐鬼尚能以情待人,而人世却常见冷漠无义。此种反讽,映照出他对社会沦丧、世道人心的悲哀

    “人世寥寥,何处话凄凉?空余残梦,月冷花香。”

    虽为文言叙述,却充满诗意与幽怨。这是《聊斋志异》中常见的叙事氛围——梦幻、凄美,却深藏现实悲凉。蒲松龄借想象叙人生,借超自然诠释命运。


    读《聊斋志异》,表面似在看奇幻志怪,实则在解人心百态。书中既有温情脉脉的爱情故事,如《聂小倩》《阿宝》《青凤》,也有揭露社会黑暗如《席方平》《促织》的深刻讽喻。

    蒲松龄以笔为剑,描写妖鬼,却解构人性。他笔下的狐狸有情,鬼魂有义,反观凡世之人,却往往狭隘、苟且。这样的对比,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张力,更是他对人间正道的寄望。

    《聊斋志异》并非纯粹的幻想文学,而是一部人性寓言集。它用神鬼的外衣包裹现实的痛苦,用幻想的形式讲述真实的悲欢。


编辑力荐
62好书推荐